时间:2022-11-06 08:57:38 | 浏览:83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偲睿洞察,作者 | 蔡凡
近一年来,光伏行业许多企业过得并不很顺利。
上游硅料的价格从去年年初就开始猛涨,一年内翻了1.6倍。直至去年年末,高成本已经接近下游承受的极限,原材料价格才有所下滑。
而在下游,光伏行业却涌入了众多新进公司。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我国目前现存光伏发电相关企业超过20万家,一年之内,国内共新增光伏发电相关企业4.5万家。
激烈的竞争下,熟悉的降价戏码又一次上演。去年12月开始,隆基、中环先后降低硅片价格,各产品降价幅度超过5%。
这个当口,光伏企业急需要打开新的市场空间。而氢能为光伏发电带来曙光。
这里有着新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全球氢气需求量约6千万吨/年,如果全部由光伏发电来生产,需要超过1500GW的光伏。隆基股份产业研究专业总监白云飞认为,在未来三十年氢的年均新增需求在2000吨以上,每年需要新增约900GW光伏装机。
一股光伏制氢的浪潮席卷而来。
去年3月初,全球最大的光伏公司隆基股份杀入光伏制氢领域,吹响光伏巨头跨界制氢的冲锋号。
阳光电源、晶科能源、协鑫新能源、林洋能源等头部企业纷纷在光伏制氢上豪掷千金,包揽了制氢行业的相关技术、落地运维和产业合作。制氢已然成为光伏巨头多元化转型的重要战略布局。
那么,光伏制氢,能帮助打开光伏产业的格局吗?其未来将如何发展?
光伏制氢正式投产的号角,是从去年年初,隆基股份率先吹响的。
2021年3月,“西安隆基氢能”在江苏无锡正式落地首台碱性水电解槽,单台氢气制备能力达1000Nm/h及以上。这家新成立的公司不仅由隆基创始人李振国直接担任董事长,还拉来了百亿私募上海朱雀基金做资金背书。
4月,隆基股份与中国石化就分布式光伏、“光伏+绿氢”等领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隆基之后,光伏产业上中下游的巨头们悉数开始大规模行动。
跟着隆基后脚,国内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公司阳光能源推出首款了大功率PEM电解槽,并签订了光伏制氢项目。
5月份,专注于下游电站业务的晶科科技紧跟着公布布局光伏制氢的消息;7月份,协鑫新能源合作设立100亿人民币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和8亿美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又与央企国企相合作出售约2吉瓦光伏电站,以支援光伏制氢;8月,下游从事智能电网计量的林洋能源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军氢能。
随着光伏企业向氢能产业扩张,资本市场给出了强烈反应。2021年3月,在隆基股份宣布进军氢能的当日,氢能源板块狂涨5%左右。阳光能源的股价更是从4月一路涨到7月,涨幅超过131%。晶科科技在8月的一个月之内,股价涨幅104%。整个2021年,氢能源指数涨幅超79%,上市公司股价几乎“沾氢”即涨。
事实上,不止是光伏企业投奔氢能,原先制氢企业也直奔光伏“曲线救国”。
中石化是制氢行业独树一帜的龙头,其一年390万吨的产量,占到我国全能氢能产量的10%。常年来,中石化“灰氢”和“蓝氢”的比例都居高不下,如何拉高“绿氢”产量,光伏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2021年11月30日,中石化在新疆库车投产了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这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氢,项目新建的光伏发电机组容量达300兆瓦,每年能生产2万吨的“绿氢”,总投资近30亿元。
宝丰能源很早谋求产氢升级。从“灰氢”,“蓝氢”到“绿氢”,宝丰把目光放在了光伏制氢上。
2019年,宝丰成立了200兆瓦光伏发电+电解水综合项目。到2021年年初,该项目所生产的氢气已经直接并入宝丰化工体系,替代化石能源。2021年4月,宝丰能源又在宁夏建成了全球单厂规模最大、单台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
看起来,光伏制氢是个双赢的生意。
氢能企业可以帮助光伏解决原本光伏发电的弃电问题。据2021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光伏产业弃光约为0.6亿千瓦时,平均弃光率2.1%。相关研究预计,2年内,随着光伏制氢项目的落地,全国弃光平均弃光率有望下降到1.2%以下。
光伏企业企业则解决了氢能电解水高昂的用电成本,朝着实现全面“绿氢”更进一步。电解水制氢,电力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50%以上。而传统的工业用电电力成本在0.6 kw/h,光伏发电所得电力的平均成本仅0.16kw/h。这样低廉的价格,让光伏制氢的成本甚至能和煤炭一较高下。
环境的大背景也在引导光伏制氢。2021年以来,全国各地紧密出来氢能源相关的政策。上海、北京等10余个省份发布规划,明确氢能产业发展目标。例如,在濮阳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氢能相关设备,当地政府就给予10%补助。
政策的鼓励让光伏企业跨界更为容易,光伏制氢前景十分巨大。
大幅落地的光伏制氢项目,解决了光伏弃电问题,但生产的氢气何去何从反倒成了难题。
这是由于我国氢能产业结构导致的。《2020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我国氢能产业的区域集聚效应显著,已初步形成“东西南北中”的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北上广及江苏是氢能源相关应用的主要地区;河北、山东是用氢大户,化工行业氢气消耗我国氢气产量的25%;四川则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的重点地区。
然而,我国光伏制氢巧妙地避开了这些地方。
众所周知,大规模光伏发电要选址在平均日照长的地方,以增加光伏发电设备利用率,故西南、西北等区成了光伏发电集中地。如甘肃兰州新区的液态太阳能燃料合成示范工程项目、山西大同的中国大唐6MG光伏就地制氢科技示范项目、山西运城的阳光能源光伏制氢项目等。
这些地方原本是我国贫困地区,一度让光伏成为重要“扶贫”手段,但却不是氢能的主要需求之地。
其结果就是制氢到用氢距离遥远,运输成本高昂。
算一笔简单的经济账。
氢气储运成本能占到总成本50%以上,并且氢气的运输成本和距离息息相关。以我国氢气的主要运输方式长管拖车为例,其经济运输半径局限在200公里以内。
一台长管拖车的成本约为160万元,当运输距离100km时,运输成本为8.66元/kg。随着距离增加,运输成本受人工费和油费推动显著上升,当运输距离为500km时,氢气的运输成本达到29.4元/kg。
从西北主要光伏发电区到东部沿海城市,直线距离平均要在3000km以上,陆运的成本难以估量。
而若采用管道运氢,目前条件尚未成熟。目前,全国累计仅有100km输氢管道,且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等地,与光伏发电制氢所在的地不匹配。
而且,管道运氢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需求端的影响,会随着利用率的下降而上升,当运能利用率仅为20%时,管道运氢的成本已经接近长管拖车运氢。
在我国加氢站尚未普及、站点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管道运氢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这还未算上每公里超过300万人民币的管道造价。
无法达成远距离运输结果是,这批光伏发电的氢气,如何充分消纳成了难题。
一个更加深层的担忧摆在眼前:会导致氢能新一轮产能过剩吗?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目前,国内已签约光伏制氢项目超25个。其中大半建设的光伏制氢机组都超过100Mw,平均年产氢数量都在1万吨氢气之上。
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在制氢时,考虑到了氢气消耗的问题。如中石化投产的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时,特别建设了输氢管线及配套输变电等设施,每小时输氢能力2.8万标立方,生产的绿氢将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替代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
但大量企业受限于资金规模,难以兼顾氢能储运,无法形成体系化投产。如熊猫绿能投产了在新疆玛纳斯县开展光伏发电、光电发热、光伏制氢项目,就未设计专门的运氢用氢流程。水发集团在日喀建设50兆瓦光伏制氢项目则是只考虑了存储未考虑运输。
根据预计,2025年,光伏制氢预计年产制氢超过50万吨,如果没有系统性投产,这个问题只会日益严重。
事实上,我国氢能产业本身已初步呈现出产能过剩的状态。
在供给面,根据《中国新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氢气产能大约是4100万吨每年。这一数已经超过2030年碳达峰愿景下,氢能3715万吨的需求量。
面对扩增的产能,氢能源的需求面目前还较为狭窄。
我国氢能源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工业领域,化工是氢气最大的需求行业。参考疫情前数据,2019年,我国工业消耗氢气约2430万吨左右。
同时下游氢能源应用产业单一,我国氢能源发展集中的交通领域,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用氢需求很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1777辆,销售1586辆。2015年至2021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和销量分别是9237辆和8938辆。
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总量上看,我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数量占比不到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作为氢燃料电池的配套设施——加氢站,数量依旧稀少。截至2021年6月初,我国加氢站共建成141座。
过少的加氢站使得我国氢能产业还面临加氢焦虑。在加氢站发展不完善的西北和西南地区,氢燃料电车的加氢十分不方便,应用面十分狭小。而这些地方是大规模光伏制氢的主要阵地。
简而言之,从供需整体结构上,我国在化工、氨气和甲醇的合成、钢铁以及交通领域运用掉了90%的氢气,余下仍有10%的氢气属于“机动”的状态。
根据《中国新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年》展望,2060年,工业领域将占去氢能应用60%的需求,需求量约7794万吨,交通运输领域用氢将达到4051万吨,占总需求的31%。
目前,我国工业+交通领域用氢总需求不到3000万吨。高昂的储运成本,制约了氢能大规模普及。
但供给端,光伏制氢的产能竞赛已经打响。2021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4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规划,规划的产业规模达上万亿元,已建成30多个氢能产业园区。
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光伏制氢的行业。若要从根源上预防新一轮产能过剩,解决氢能长运输的成本问题、下游应用的配套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甘肃看,那一抹耀眼的“光伏之光”——靖远县光伏扶贫成效扫描靖远光伏扶贫项目。靖远县委宣传部供图(一)43岁的王永翠做梦也想不到,有生之年能走出山窝窝,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王永翠嫁到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乱腰村时,不过20来岁。这里,山连着山,似
关于暂停邓州市部分屋顶光伏项目工作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有效保护和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好我市屋顶资源,圆满完成省定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市任务,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政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本周(7月26日-30日),光伏板块多数企业涨势依然良好,涨幅最高的阳光电源周度涨幅高达22.30%,市值达到了2445亿元的高位。正泰电器涨幅也达到了18.40%
通威股份成立于1995年,肇始于饲料工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占据着水产饲料世界级龙头企业地位。近年来,通威股份逐步涉足光伏产业,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快速发展,公司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6月21日晚,隆基绿能西安总部的草坪上,一场发布会吸引了行业的关注。这家光伏龙头企业正式发布了业内首个面向户用光伏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命名之“隆基向日葵”,取拥抱阳光、收获美好幸福之意。这意味着,在面对近
公司从2010年成立至今,我作为其中一员已深耕于光伏工程领域10余年光阴。从光伏行业的步履维艰,到如今光伏技术的蓬勃发展,光伏已经成为社会常见的一道风景。然而很多人依然对光伏充满了误解,不敢说自己对光伏技术有多了解,作为一名公司老员工,和行
住宅建筑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光伏发电。通讯员徐一帆 摄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段7月27日讯(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范鹏)夏季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能否合理地把日光利用起来?位于东西湖区的武汉梦想特区·宏图里小区,在4栋31层的住宅建筑屋顶上铺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随着6月份,国家户用光伏补贴开始计算,户用光伏再次火热起来!但在社会上总是一些声音说:光伏是骗局。最近有个小伙子,用视频记录了他家光伏电站收益情况,并分享给广大网友。用事实和电费收入说话,打脸那些说光伏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对于光伏电站来说,秋季也是发电量最高的季节之一,秋高气爽,太阳光照强,气温舒适,正适合光伏电站满功率运行,达到发电量高峰。01为何不是夏季最高?很多人疑惑了,按道理 光照最强、光照时间最长的夏季,竟然不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近年来,我国光伏新能源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多数光伏企业产业已基本完成了从依赖补贴赚钱到创新业务拓展的蜕变,形成了电池片、组件研发制造、光伏电站建设和光伏持有及运维等多业务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在新能源领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光伏到底禁不禁用?是不是坑?上周,伏妹儿和同事来到保定业主张大哥家里进行走访,张大哥是2015年安装的光伏电站,到现在电站运行情况怎么样呢?(来源:微信公众号“光伏能源圈”ID:p
光伏+产业曾经这里是“采煤沉陷区”废弃的渔网、未完全淹没的房屋如今这里是绿色能源基地一排排光伏板成群欢跃的鱼儿这里是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这里建成全球最大水面漂浮光伏电站(150兆瓦)2018年底三峡集团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管理品牌、人才和资金优
光伏支架是支撑光伏组件的“骨骼”,其性能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运营稳定性、发电效率以及投资收益,在光伏电站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光伏支架是用于安装、支撑和固定光伏组件的特殊功能支架,按照能否跟随太阳转动可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光伏#目前看来,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最近几年,我国户用光伏快速发展,在低碳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光伏发电正在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安装光伏电站,并且享受到切切实实的收益。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偲睿洞察,作者 | 蔡凡近一年来,光伏行业许多企业过得并不很顺利。上游硅料的价格从去年年初就开始猛涨,一年内翻了1.6倍。直至去年年末,高成本已经接近下游承受的极限,原材料价格才有所下滑。而在下游,光伏行业却涌入了